当前位置:首页>党建工作>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
党史要闻 | 宿城党史回眸系列(一)
时间:2021-04-21 阅读次数: 来源:江苏众安建设投资有限公司

 宿城党史回眸系列(一)

 

来源:中共宿城区委办公室微信公众号点击蓝字观看原文


百年峥嵘岁月,今朝风华正茂。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。百年历史,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、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、改革开放、奋进新时代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。在即将迎来党的百年华诞的历史时刻,中共宿城区委办公室即日起推出“百年风华·宿城党史回眸”专栏,通过宿城英雄人物、历史事件、革命遗迹等多方面,展示中国共产党在宿城的百年征程,为全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资料,助力“产业宿城、创新宿城、文明宿城、美丽宿城”建设,书写“两争一前列”的宿城答卷。

近代宿城的社会状况:自南宋建炎二年(1128年)黄河夺泗夺淮,宿城百姓一直饱受水患之苦。其中光绪二十四年(1898年)的大水使骆马湖、黄河连为一片,宿迁“大饥荒,人相食”,是宿迁县自明朝后期以来出现的第5次“人相食”现象。民国时期,宿迁兵灾、水灾、旱灾、虫灾频发,疫病流行,人民生活困苦。当时不仅要承受天灾带来的痛苦,还要承受地主残酷的剥削。遇到灾荒之年,贫苦农民不得不借高利贷应急,本利滚积,难于偿还,终至倾家荡产。


图片1.png 

清末民初时苏北地区灾民


1935年,“苏北春季部分地区有雹,入夏后亢旱为灾,秋间徐海10县黄水泛滥,旱涝交迫,灾鸿遍野,兼以疫疠大作,为状至惨。”


图片2.png 

清末民初时黄河水灾后居住在树上的灾民


1935年11月1日《大公报》报道:“东灌沭三县灾民,以瞬届冬令,麦难下种,携男抱女,远方乞食,为状甚惨。”“除田舍什物冲毁外,人畜死伤甚多,实为传染病之根源。加以淮海各县入秋以后,乍寒乍热,……疫势遂更形猖獗,……”黑热病、天花、伤寒、痧疹等高发,至年底“徐海淮扬一带,患者已愈二十万人。”


图片3.png

1935年黄河大决口,宿迁周边地区被洪水淹没的情景


在抗日战争爆发前的几年中,在“苏北淮阴地区的农村里82%的村庄内都有黑热病,户口的感染率有达83%的,几乎每家1-2个病人;有的病村里黑热病的患者的数字竟占人口总数的32%。在宿迁县的来龙集有一小学校,学童共60名,感染黑热病的竟占半数,学校因此而停闭。”“来龙庵附近,双张圩六十户,210口人,染黑热病二十八户。”贫苦百姓无钱治病,15名病人凑钱治病,只能抓阄决定1人有机会拿钱看病。

 

图片4.png

图片4.png

 

《医林一谔 》杂志(1931.01)刊登的《苏北黑热病调查》


图片5.png 

1905年时淮北难民逃荒


宿城人民的觉醒,1911年10月至1912年2月,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。1917年11月,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,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。宿迁县不少读书人放弃举业、功名,赴东洋留学,或到国内新式高等学校求学。民国之前,毕业于日本宏文学院、早稻田大学等学校的宿迁县学子有6人,毕业于南京两江政法学堂、上海法政学堂等学校的有8人。他们多在求学期间参加了同盟会,积极宣传新思想,致力于开启民智。张树桐著作《卢梭魂》小说被称为“清末革命派小说”。


图片6.png 

五四运动中群众游行


1919年5月,北京爆发五四运动,吹响了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号角。五四运动消息传到宿迁,社会各界哗然,学校师生反应尤为强烈。崇实中学学生首倡,召开全县公私立学校代表会议,成立宿迁县学生联合会,统一领导全县学生开展爱国运动。5月19日,城区的崇实中学、培贤女中、钟吾高小、文昌高小等多所学校师生推动下,宿迁军政警绅商工学界5000余人,在城西体育场举行声援北京五四运动大会。


图片7.png


宿城人张绍南在五四运动时期,积极撰写文章在《新青年》《晨报》等刊物发表,倡导新思想。